前情提要#
這是我大一計算機導論課的大作業之一,去年的學長還是寫的五子棋,不知道為什麼今年開始變成圍棋了,而且無論老師還是助教好像都和我一樣是不會下圍棋的。。。甚至把寫出圍棋 AI 作為附加題加分項,我覺得對於大一學生是挺離譜的。
先貼個專案的連結吧。。。#
作業要求#
請任意選擇一種編程語言,設計並實現一個圍棋小遊戲,要求能夠自動實現提子,判定勝負等功能。
附加題:
- 計時功能,超時判負功能。
- 人機對戰功能(機器人不和人比,僅與其他同學實現的機器人之間橫向比較。)
作業提交要求:最後給出代碼和描述文檔,文檔主要描述設計思路、以及你的代碼要如何使用(注意:文檔是判定成績的重要指標)
我的評價:
- 雖然要求是任選一種編程語言,但是其實課堂上老師是希望我們用 Python 的 tkinter 來實現的。而且我們其實只學過 C++,而 C++ 的 GUI 程式似乎比較難寫(我指 Qt,可見我上個學期寫的 這個 C++ Qt 專案,當時寫的可折磨了),又不至於去寫 js 之類的,所以 tkinter 應該是唯一的選擇了。
- 其他的要求,計時功能就是送分功能,輕鬆解決;自動提子略複雜,但是依舊可以一個晚上寫完;最煩的是判定勝負,且不談各種規則在這方面的混亂,光是提死子這一點實際上就要用到機器學習:最後還是沒能做成全自動的,手動提死子 + 自動判勝負。
編寫過程#
具體使用的規則和實現方式我寫了文檔,在 GitHub 倉庫的 readme 裡有連結。
整個程式有 4 個類:
GoBasicAttributes
:用來記錄當前棋盤的屬性,包括棋盤是幾乘幾的,棋盤的(像素)大小,棋盤上某個地方是什麼子,棋盤曾經的狀態等等。GoCore
:最主要的邏輯處理類,絕大部分的核心邏輯是在這個類裡完成的。預留了給人機對戰的 ai 提供的 api,雖然最終沒寫 ai。GoBoard
:是一個tkinter.frame
,畫棋盤用的。GoControl
:統籌GoCore
和GoBoard
,同時畫除了棋盤之外的控件。
原本是希望可以做到 GoCore
和 GoBoard
盡量解耦的,但是後來寫著寫著就又混一起了,然後擺爛不管了,互相影響就互相影響吧,反正我就寫幾天,作業交了我也不會再去看了,要什麼可維護性(
寫 GUI 的時候其實很方便,這種層次的東西直接打開 GitHub Copilot 寫個註釋它就幫你寫完了,但是寫邏輯的時候 Copilot 就是純純浪費時間的智障,直接關了寫的更快。
我第一個實現的功能是自動提子,就是在下子之後自動去除無氣的棋子。這個功能只花了我一個晚上,涉及的知識主要是學會把圍棋規則抽象為計算機可以理解的邏輯,其次是 BFS:其實廣度優先搜索涉及到了圍棋的每一個邏輯中,因為無論是棋子還是空白,都是以連接在一起的塊為單位的,需要 BFS 把這個連通圖遍歷一下。具體實現見 具體實現 - StupidGo。
第二個功能是判定勝負。這可以說是整個專案中最複雜的功能,花了我好幾天研究。這玩意我選用的是中國規則的數子法,其實分為兩步:提死子和數子。此處的死子不是指此時沒有氣的子,而是無論之後如何下都一定不會形成兩眼的子。搜了半天,沒找到什麼我可以掌握的算法可以判斷死子,所以幹脆做了一個半自動版的:可以點一個死子,會自動把與它相關的死子都提掉,一般點 2-3 次就提完了。提完死子之後,每一個空白點組成的塊只會和一種顏色的棋子接壤,這樣數子就很好做了。
之後就主要做了一些體驗上的優化,同時把棋鐘加上了,但是數秒制我規則都沒看懂,最後還是搞了個方便的包干計時制。
至於為什麼我把專案起名為 StupidGo,是因為原本想做人機對戰的,如果要寫機器落子邏輯的話一定很傻,所以叫 Stupid。但是最後雖然我寫完的時候離 deadline 還有好幾天,但是直接開擺不寫了。
效果#
最終的效果我覺得還行,美化界面的事就不管了吧,反正我又不用(
整個其實沒有用到什麼高深的算法技巧,最難的算法可能也就是 BFS 了,但是對於把實際問題用計算機解決的要求還是有一點的,所以還挺符合計算機導論這門課的定位?(